時間:2020-02-04作者:管理員閱讀:
立春,二十四節氣之一,又名立春節、正月節、歲節、歲旦等。立,是“開始”之意;春,代表著溫暖、生長。上古“斗柄指向”法,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?,F行的“定氣法”劃分節氣,以太陽到達黃經315°時為立春。干支紀元,以立春為歲首,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,乃萬物起始、一切更生之義也。秦漢以前,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歷一月初一,而是立春日。重大的拜神祭祖、納福祈年、驅邪攘災、除舊布新、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幾天舉行,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后世歲首節慶的框架,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。
古人在立春日多貼“宜春”二字,后漸漸發展為春聯,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、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。
如下這首中國人熟知的“節氣歌”,暗含了“二十四節氣”的先后順序:
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
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每月兩節不變更,最多相差一兩天。
上半年來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明代作品《群芳譜》對立春解釋為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氣始而建立也?!薄读⒋骸吩娫疲骸皷|風帶雨逐西風,大地陽和暖氣生。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春,正月節;立,建始也;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;而春木之氣始至,故謂之立也;立夏、秋、冬同?!?/span>
《立春》長卿
誰家二月煮新絲,一江黃鯽應不識。
明日倘或桃李曉,莫問老梅知不知。